会计科目

当前位置:首页>会计人问答>会计科目

贷款损失税前扣除程序

来源:网络   作者:晓红说税

时间:2023-05-18   访问量:1151


欢迎来到【晓红说税】! 这里为财税人提供最新政策解读+全税种实务+会计实务精品财税课程!如有相关财税问题可以直接咨询客服,平台会联系资深财务老师为您答疑解惑!

------------以下是正文------------


贷款损失税前扣除程序

答:企业所得税减免税的优惠审批管理控制比较严格,必须有文所指,对金融企业税前扣除的贷款损失准备金就须经税务机关审批后才能扣除。财税〔2009〕64号文件第四条规定,金融企业发生的符合条件的贷款损失,按规定报经税务机关审批后,应先冲减已在税前扣除的贷款损失准备金,不足冲减部分可据实在计算当年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
      【例】B金融企业2009年发生贷款损失200万元,2008年末贷款损失准备金余额为100万元,报经税务机关审批后,先冲减已计提的100万元贷款损失准备金,余下的100万元据实在计算2009年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当然了,如果发生贷款损失当期收回的事项,根据国家税务总局令〔2002〕4号文件第七条规定,金融企业收回的已在税前扣除的呆账,应计入收回当期的应纳税所得额缴纳企业所得税;金融企业收回的尚未在税前扣除的呆账,超过本金的部分,计入收回当期的应纳税所得额缴纳企业所得税。

需要提醒的是,金融企业申报税前扣除贷款损失时,须同时报送以下相关文件、资料:(一)贷款损失税前扣除申请报告,基本内容包括:借款人、担保人和被投资企业的基本情况,贷款发放及使用情况和投资情况,形成呆账的主要原因以及采取的补救措施和结果,借款人或被投资企业、担保人财产清算、清偿和分配情况,贷款或投资人受偿及损失情况,申请税前扣除金额等;(二)贷款和投资合同、发放贷款和投资凭证及相关材料;(三)政府、法院、公安、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企业主管部门、保险企业等单位出具的相关证明材料;(四)税务机关要求报送的其他资料。
      以上就是小编针对​【贷款损失税前扣除程序?】这个问题进行的解答,希望对您帮助,如果想了解学习更多会计实操、税收实务问题,可以关注“晓红说税”公众号,进入会计实务交流群,免费答疑。

版权声明:

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网站除原创、整理之外所转载的内容,其相关阐述及结论并不代表本网观点、立场,政策法规来源以官方发布为准,政策法规引用及实务操作执行所产生的法律风险与本网无关!所有转载内容均注明来源和作者,如对转载、署名等有异议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本网(400-106-8088)联系,我们将在核实后及时进行相应处理。

贷款损失税前扣除程序

来源:网络   作者:晓红说税

时间:2023-05-18   访问量:1151


欢迎来到【晓红说税】! 这里为财税人提供最新政策解读+全税种实务+会计实务精品财税课程!如有相关财税问题可以直接咨询客服,平台会联系资深财务老师为您答疑解惑!

------------以下是正文------------


贷款损失税前扣除程序

答:企业所得税减免税的优惠审批管理控制比较严格,必须有文所指,对金融企业税前扣除的贷款损失准备金就须经税务机关审批后才能扣除。财税〔2009〕64号文件第四条规定,金融企业发生的符合条件的贷款损失,按规定报经税务机关审批后,应先冲减已在税前扣除的贷款损失准备金,不足冲减部分可据实在计算当年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
      【例】B金融企业2009年发生贷款损失200万元,2008年末贷款损失准备金余额为100万元,报经税务机关审批后,先冲减已计提的100万元贷款损失准备金,余下的100万元据实在计算2009年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当然了,如果发生贷款损失当期收回的事项,根据国家税务总局令〔2002〕4号文件第七条规定,金融企业收回的已在税前扣除的呆账,应计入收回当期的应纳税所得额缴纳企业所得税;金融企业收回的尚未在税前扣除的呆账,超过本金的部分,计入收回当期的应纳税所得额缴纳企业所得税。

需要提醒的是,金融企业申报税前扣除贷款损失时,须同时报送以下相关文件、资料:(一)贷款损失税前扣除申请报告,基本内容包括:借款人、担保人和被投资企业的基本情况,贷款发放及使用情况和投资情况,形成呆账的主要原因以及采取的补救措施和结果,借款人或被投资企业、担保人财产清算、清偿和分配情况,贷款或投资人受偿及损失情况,申请税前扣除金额等;(二)贷款和投资合同、发放贷款和投资凭证及相关材料;(三)政府、法院、公安、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企业主管部门、保险企业等单位出具的相关证明材料;(四)税务机关要求报送的其他资料。
      以上就是小编针对​【贷款损失税前扣除程序?】这个问题进行的解答,希望对您帮助,如果想了解学习更多会计实操、税收实务问题,可以关注“晓红说税”公众号,进入会计实务交流群,免费答疑。

版权声明:

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网站除原创、整理之外所转载的内容,其相关阐述及结论并不代表本网观点、立场,政策法规来源以官方发布为准,政策法规引用及实务操作执行所产生的法律风险与本网无关!所有转载内容均注明来源和作者,如对转载、署名等有异议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本网(400-106-8088)联系,我们将在核实后及时进行相应处理。

财税问题解答 定制企业合规服务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