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税种实务

当前位置:首页>会计人问答>全税种实务

以摊余成本计量的债券的投资收益怎么算

来源:本站   作者:超级管理员

时间:2023-05-15   访问量:1015

债券作为一种常见的投资品种,其投资收益的计算方式可以分为两种:按市价计量和按摊余成本计量。本文将重点探讨按摊余成本计量的债券投资收益的计算方式及其应用。

首先,什么是摊余成本?摊余成本是指将债券购买时的成本(包括购买价格、手续费、利息等)按剩余期限分摊到每一年的期初余额中,用于确定每年所需支付的利息支出。这一过程被称为债券摊余成本法。按摊余成本计量的债券投资,其投资收益是通过其持有期内的每年利息收入和到期收益额的折算所得到的。具体来说,摊余成本法计算出的每年应付利息收入与实际获得的利息收入之差即可算作投资收益。

假设某投资者在2019年1月1日以面值1000元的价格购买了一张五年期、票面利率为5%、每年支付利息一次的债券。此时,该债券的发行价和面值相同,因此,其初始的摊余成本也为1000元。按摊余成本计量的原则下,每年初,债券持有者需要将1000元按五年期限分摊到每一年的期初余额中。那么,2019年的期初余额为1000元,计算出的应付利息为50元。如果该投资者在2019年末将该债券出售,那么其投资收益就是50元;而如果投资者一直持有该债券至到期,在2023年末,其投资收益则为50元×5年+1000元=1250元。

需要注意的是,按摊余成本计量的债券投资收益的计算方式与按市价计量的方式略有不同。按市价计量的方式,每次计算的投资收益即为初始成本与当前市价之差。而按摊余成本计量的方式,每年的投资收益都需要重新计算,以反映债券持有期间利息收入对投资收益的影响。这种计算方式能够更加准确地体现债券投资的真实收益情况,对投资决策有更加实际的参考意义。

综合来看,按摊余成本计量的债券投资收益的计算方式不仅能够更加准确地反映投资收益,还能够在投资决策时提供更加实际的参考。在实际操作中,投资者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和投资策略选择不同的计量方式,以达到更好的投资效果。


晓红说税为财税人提供最新政策解读+全税种实务+会计实务精品财税课程!

财税问题咨询,企业财税合规业务咨询,请联系右下在线客服!!!

点击进入   财税课程中心!!!

点击进入  企业财税服务!!!

版权声明:

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网站除原创、整理之外所转载的内容,其相关阐述及结论并不代表本网观点、立场,政策法规来源以官方发布为准,政策法规引用及实务操作执行所产生的法律风险与本网无关!所有转载内容均注明来源和作者,如对转载、署名等有异议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本网(400-106-8088)联系,我们将在核实后及时进行相应处理。

以摊余成本计量的债券的投资收益怎么算

来源:本站   作者:超级管理员

时间:2023-05-15   访问量:1015

债券作为一种常见的投资品种,其投资收益的计算方式可以分为两种:按市价计量和按摊余成本计量。本文将重点探讨按摊余成本计量的债券投资收益的计算方式及其应用。

首先,什么是摊余成本?摊余成本是指将债券购买时的成本(包括购买价格、手续费、利息等)按剩余期限分摊到每一年的期初余额中,用于确定每年所需支付的利息支出。这一过程被称为债券摊余成本法。按摊余成本计量的债券投资,其投资收益是通过其持有期内的每年利息收入和到期收益额的折算所得到的。具体来说,摊余成本法计算出的每年应付利息收入与实际获得的利息收入之差即可算作投资收益。

假设某投资者在2019年1月1日以面值1000元的价格购买了一张五年期、票面利率为5%、每年支付利息一次的债券。此时,该债券的发行价和面值相同,因此,其初始的摊余成本也为1000元。按摊余成本计量的原则下,每年初,债券持有者需要将1000元按五年期限分摊到每一年的期初余额中。那么,2019年的期初余额为1000元,计算出的应付利息为50元。如果该投资者在2019年末将该债券出售,那么其投资收益就是50元;而如果投资者一直持有该债券至到期,在2023年末,其投资收益则为50元×5年+1000元=1250元。

需要注意的是,按摊余成本计量的债券投资收益的计算方式与按市价计量的方式略有不同。按市价计量的方式,每次计算的投资收益即为初始成本与当前市价之差。而按摊余成本计量的方式,每年的投资收益都需要重新计算,以反映债券持有期间利息收入对投资收益的影响。这种计算方式能够更加准确地体现债券投资的真实收益情况,对投资决策有更加实际的参考意义。

综合来看,按摊余成本计量的债券投资收益的计算方式不仅能够更加准确地反映投资收益,还能够在投资决策时提供更加实际的参考。在实际操作中,投资者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和投资策略选择不同的计量方式,以达到更好的投资效果。


晓红说税为财税人提供最新政策解读+全税种实务+会计实务精品财税课程!

财税问题咨询,企业财税合规业务咨询,请联系右下在线客服!!!

点击进入   财税课程中心!!!

点击进入  企业财税服务!!!

版权声明:

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网站除原创、整理之外所转载的内容,其相关阐述及结论并不代表本网观点、立场,政策法规来源以官方发布为准,政策法规引用及实务操作执行所产生的法律风险与本网无关!所有转载内容均注明来源和作者,如对转载、署名等有异议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本网(400-106-8088)联系,我们将在核实后及时进行相应处理。

财税问题解答 定制企业合规服务方案